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如何回答申論題

最近去改考卷,有一千多份的申論題試卷,熬了將近十天才全部改完。改完之後,覺得感慨良多,因為有些考卷看了第一眼之後,還沒開始讀,就知道它的分數的可能落點了。

我想當考生的人也應該學一些回答申論題的基本常識吧,至少要使得自己的試卷看起來還有些表面效度,讓閱卷者願意花時間去讀它吧。 以下是一個閱卷者給考生在回答申論題時的一些建議:

別省紙張,每一大題另起一頁


當你拿到試卷與答案紙時,先看看試卷上有多少題目,粗略地估計回答每一題所需要用的篇幅,再看看答案紙,看你有多少空間可以利用(通常每一大題平均有兩頁 的空間),立刻分配各題所需的空間,並在頁面左上角依順序標上題號。然後你就可以從最有把握的題目開始寫了。 瞭解你所面臨的問題,評估你可用的時間和資源,然後規劃時間和資源的應用方式,這是一種行政人員所必備的做計畫才能。

若你一開始就能夠展現這樣的才能,你 的試卷看起來就不會雜亂無章,閱卷者也比較願意多花精神仔細讀你的文章,當你的文章內容與他人是在伯仲之間,他也比較願意相信你是比較有能力的,因為你已 經在答案紙上展現了你解決問題時的規劃能力。 也許有人會擔心,如果某一大題留了兩頁的空間,結果只寫了一頁,閱卷者會不會以為後面全部是空白,而漏看後面的題目?不過你放心,閱卷者通常不只一人,而 且後面還有複核和登分的人會看到你的試卷,從來沒有人的試卷是明明有答案卻沒被批閱的。

標示題號,小標題之間要空行


閱卷者通常會把分數寫在你的題號的下面。但若在一大題之下,又分成數個小題並標示各小題所佔的分數,哪你就要依順序標上各小題的題號,並在小題與小題之間留有空行,讓閱卷者一目瞭然,千萬不要整個大題不分行也不分段,密密麻麻寫成一個實心方塊,讓閱卷者找不到頭緒,而愈找愈火大。

漂亮清晰的版面會讓閱卷者相信你是腦經清楚,做事有條理的人,即使專業知識有些不如人,也是可以諒解和補救的。

體恤長者,字要寫得又黑又大


一般而言,閱卷者平均年齡都在五十歲以上,大部分人已經開始有老花眼了,他們最怕看那些又細顏色又淡的文字,若加上字體又小的話,那對他們而言,就是一種折磨。

所以請你使用比較粗一點的黑色筆來寫,字的底部要緊靠著格線,字的高度約佔格線高度的三分之二,千萬別小於二分之一。 若你現在就能體恤閱卷的大伯大嬸,他們就會相信你將來當了官也會苦民所苦,而給你較多的機會上榜。

依序寫題,遵循指令大家方便


在答案紙上,考生若不按照題號順序來寫,當然閱卷者仍然會前翻後翻地找到你的答案,然後給你分數;因為從來沒有人在試卷上明文規定,說你不按順序排列答案要扣幾分。 但是當閱卷者在翻找你的答案時,他一定心裡會想,答案紙上「依序作答,標上題號」這麼簡單的指令都無法確實遵守,這個人將來如何指揮,如何與他相處?無形中,你在閱卷者心中的評價又掉了好幾級。

依據我個人的觀察,答案不按照題號順序排列的人,通常也不會將每一大題另起一頁,而各小題之間也不會留有空行,以示區隔。他就是要隨心所欲,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他的試卷雜亂無緒,常讓閱卷者氣憤頭痛。

看清題意,千萬不要自問自答


曾經改到一篇洋洋灑灑些了三頁,簡直就是精煉過的課文摘要,不過我還是給了他零分,因為他實在是答非所問,我總不能因為他的內容跟題目中的某一名詞有所關聯就給他墨水分數。 我想這也許是補習班教的招數,補習班抓題目並準備答案讓考生背,若沒抓到題目,只要題目跟他所背的內容有一些關連,他就整個硬套上去,而不管題目實際問的是什麼。

當然,另一種可能性就是張冠李戴,例如: 測驗與統計合成一科考試時,考解釋名詞就有人把 T score 和 t-test 搞混淆了,或者把「測量標準誤」、「平均數的標準誤」、「估計標準誤」都混在一起了。

有話直說,前言結語畫蛇添足


有些人寫申論題就好像寫碩士論文,要在每一章的前面加上前言,在尾端加上結語(很可能是補習班教的)。前言通常寫的是相關概念的名詞解釋,結語寫的是相關概念的重要性。 但實際在閱卷時,常看到閱卷老師瞄了答案一眼之後,立即紅筆一揮,把前段和後段各畫了一大叉叉,然後才開始點閱中間的部分。

可想而知,加了前言與後語,只是在浪費時間與墨水,並不會為你加分,說不定閱卷老師心裡頭也在咒罵,你何苦浪費自己時間,也浪費別人時間。 

以上這些建議都與你要考的專業知能無關,但是你在"解決問題時的規劃能力","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思考習慣(同理心)",也都是擔任行政官員應該具備的能力。在考申論題時,這兩種能力在就在有形無形中,加進到你的分數去了。 

因此,就傳統效度的觀點來說,閱卷者的分數把其他能力也參雜到專業科目裡去了,包含非所要測能力的結果,會使內容效度降低。

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面對難題時的了解可用資源並規劃執行的能力,以及做事時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能力,都是擔任公職者所需要,而考試科目中卻沒有考到的,因此,把這因素加到測驗分數中,更能涵蓋應該測量的多種能力,這會使得考試分數與未來實際工作表現的相關更高,也就是預測效度更高。

1 則留言:

Kendall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