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驗發展史大事年表
紀元前
- 2357(BC)帝堯(尚書堯典)創考試制度(文官登庸與升遷的筆試制度)
- 165(BC)漢文帝15年昭書士子就四項(朕之不德、吏之不公、政之不行、民之不寧)發言,為我國口試濫觴
紀元後
- 604(AD)隋大業二年正式建立科舉制度
- 1073 宋神宗四年廢詩文,以經義取士
- 1219 義大利波勞納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初次使用法律的口試
- 1384 明洪武17年恢復科舉,試以制義(八股);清代研習明制,為科目增為常科、特科及編譯科三類;直到1905年清光緒31年才廢除科舉。
- 1575 華爾特(J. Huarte),出版「智巧的測量」(Examinen de Ingenios)一書,討論心理能力的個別差異比較。
- 1599 耶穌會主張運用筆試,為歐洲學校採用筆試之嚆矢。
- 1636 牛津大學舉辦授予學位的口試
十九世紀
- 1837 法國醫生Seguin設計Seguin Formboard測量心智遲滯兒童。
- 1838 法國醫生Jean Esquirol首先明確區分精神病患和心智遲滯者。
- 1845 波士頓學校委員會,在教育學者賀瑞斯曼指導下第一次使用筆試。
- 1862 德國Wilhelm Wundt用校準鐘擺測量「思維速度」
- 1864 英國小學校長,喬治費舍(Rev. George Fisher) 發展一種包含書法、拼字、數學、聖經知識及其他學科的實例和規範的量表集(Scale Books),使教育測量更客觀,其方法影響了桑代克等人,開啟了二十世紀初的教育科學運動。
- 1865 美國紐約州創始評議員考試計畫測量全州的教育成就。
- 1869 英國高爾登(Galton, Francis;1822-1910)出版「遺傳天賦」(Heredity Genius),開始遺傳與個別差異的科學研究,為個體心理學的鼻祖。1883年出版「人類能力研究」。1884年在國際健康博覽會對幾千個民眾施測第一個測驗組合。
- 1879 德國馮特(Wilhelm Wundt)在萊比錫建立第一座心理學實驗室。
- 1890 美國卡泰爾(James Mckeen Cattell,1860-1944)初用心理測驗(Mental Test)一詞,他嘗試用測量基本心理官能(如視覺和聽覺的靈敏度、反應時間等)來測量心理能力。1901年Clark Wissler發現這些測驗和大學成績無相關。
- 1892 美國心理學會(APA)成立。
- 1893 美國心理學公報(Psychological Bulletin)、心理學評論(Psychological Review)創刊。
- 1894 Kraepelin 建議在精神病學上使用測驗
- 1894 美國萊斯(Joseph, M. Rice, 1857-1934)編用拼字測驗。(Spelling Test),萊斯是測驗編製的一位技術開拓者,也是大力提倡以科學方法研究教育問題的先驅。
- 1896 Witmer 創立第一個心理診所
- 1897 德國艾賓豪斯(Ebbinghaus, H.,1850~1909)發展語句完成、算術及記憶闊度等測驗,測量智力。
- 1899 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College EntranceExamination Board,簡稱CEEB)成立。CEEB是美國大中學校的共同組織。
二十世紀
- 1902 Rice 發表算術測驗
- 1903 桑代克(Thorndike, E. L.1874-1949)出版了《教育測量》教本。
- 1910 出版書法量表,被譽為近代教育測量之父。其弟子史東(C.W. Stone) 於1908年編製第一個數學測驗。
- 1904 英國斯皮爾曼(Charles Spearman,1863-1945)用因素分析法,提出智力兩因素(普遍G因素和特有S因素)理論。
- 1905 瑞士容格(Carl G. Jung,1875-1961)提出字詞聯想測驗。
- 1905 法國比奈(Alfred Binet,1857-1911)和Simon 發展第一個智力量表。他於1904年應法國教育部之邀,開始發展一種有效、客觀、實用的測量「可教育」兒童的測驗,以鑑定心理能力有限而不能接受正常教學的兒童。
- 1908 比西量表修訂版引進了心理年齡(MA)的概念。
- 1909 Goddard 將比西量表翻譯成英文
- 1910 Thorndike 創編書法量表
- 1911 Healy 和 Fernald 編製作業能力測驗
- 1912 Hillegas 編製英語作文量表
- 1912 德國史騰(Wilhelm Stern,1871-1938)建議智商IQ概念。
- 1915 tenquist 發表機械能力測驗
- 1916 美國斯比量表(Stanford- Binet Intelligence Scale)問世,由托孟(Terman E. L.) 編製修訂自比西量表,為第一個採用I.Q.解釋分數的測驗。1937,1960,1986多次修訂。
- 1917 團體智力測驗誕生。美國心理學者Robert Yerkes等人編製了陸軍甲種測驗(Army Alpha Scale)和陸軍乙種測驗(Army Beta Scale),後者為非語文測驗。
- 1917 自陳式人格測驗問世。由吳偉士(Woodworth, R. S., 1869-1962) 編成個人資料表格(Personal Data Sheet) 應用於第一次大戰期間,美軍檢定士兵的不良適應。
- 1919 美塞氏(Thurstone L. L.1887-1955)編大學新生心理測驗問世。
- 1921 羅夏克墨漬測驗(Rorschach Ink-blot Test)初次出版。
- 1921 美國心理學公司由卡泰爾等人(Cattell, J. M., Thorndike, E. L. &Woodworth, R.S.) 創辦,是第一間出版測驗的公司。
- 1922 中華教育改進社邀 McCall 來華協助編製各種測驗。
- 1923 美國第一個成就測驗組合編製成功,由Madden, Gardner,Terman, Ruch等編成史坦福成就測驗(Stanford Achievement Test),內容包括語文、數學、文學、史地、科學和拼字等,採用K分數記分。
- 1926 Goodenough (1886-1959)發表畫人測驗(DAP);SAT首次使用
- 1926 古氏畫人測驗(Goodenough Drawing-A-Man Test) 出版。
- 1926 美國Carl C. Brigham為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發展了普通語文和數量技能的客觀測驗,即所謂「學業性向測驗」簡稱SAT,以補充教材成就的申論式考試。該項測驗每年均有修訂與改進,1972年 Dubois 在 7th MMY 評論是項學業性向測驗,已達到心理計量學上的技術尖峰。
- 1927 「史創職業興趣量表」(Strong Vocational Interest Battery,簡稱SVIB)男用本編成問世。
- 1929 塞斯通(Louis L. Thurstone,1887-1955)編製一些態度量表。
- 1934 莫雷諾Moreno,J. L. 出版「誰會繼續生存」,開創社會計量。
- 1935 塞斯通(Thurstone, L. L.)提出智力多因素論,有七種基本心理能力。Murray發表主題統覺測驗(TAT)。IBM推出第一個實用的電動測驗記分機。
- 1935 美國莫瑞(Murray, H.A.,)出版「人格探查」,書中報告理論與若干技術及主題統覺測驗(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簡稱TAT)。
- 1936 美國投射法與人格衡鑑雜誌創刊。研究生入學測驗(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 GRE)問世。
- 1936 Doll編成「文蘭社會成熟量表」(Vineland Social Maturity Scale),用以評量智能不足者的功能水準。
- 1937 斯比量表第二次修訂成功。有L、M兩個複本。
- 1937 民26 對日抗戰
- 1938 班達(Lauretta Bender) 編製「班達視動完形測驗」( Bender Visual-motor Gestalt test),用以評估成熟、腦傷及人格。
- 1938 布洛斯(Buros,O. K.1905-1978)創編第一輯「心理測量年鑑」(Mental Measurement Yearbook,MMY),二至八輯分別於1941, 1949, 1953, 1959, 1965, 1972, 1978年出版。第九輯由Nebraska大學米契爾(Mitchell, J.V. Jr.)教授主編,由Buros Institute於1985年出版。
- 1939 Frank 首創投射技術一詞;
- 1939 魏貝智力測驗出版。魏氏(Wechsler, D. ,1896-1981)在紐約貝爾維醫院(Bellevue Hospital)完成世界上第一個成人用個別智力測驗(Wechsler-Bellevue IntelligenceScale),1955年改稱魏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適用於16歲至74歲,採用差數智商(DIQ)。1981年修訂簡稱WAIS-R,1999年修訂,簡稱WAIS-Ⅲ。
- 1941 美國教育與心理測量期刊(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y Measurement)創刊。
- 1942 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出版。(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簡稱MMPI),編製者為明尼蘇達大學的郝世威教授(Starke R. Hathaway) 及莫鏗利教授(J.Charmley McKinley)。
- 1947 美國心理學者期刊(American Psychologist)發行。
- 1947 美國發展成功兩種多因素性向測驗。包括區分性向測驗(DAT)和通用性向測驗(GATB),前者由Bennett等三人編製;後者由美國勞工部編製。
- 1947 美國測驗服務社(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ETS)成立。。美國教育會、卡內基基金會將他們的測驗計畫與服務讓渡給ETS;另外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將其計畫的運作讓渡給ETS,而保留本身作為大中學校政策決定的單位。
- 1948 美軍戰略服務處界定「心理評鑑」一詞
- 1948 美國人事心理學(Personnel Psychology) 創刊。
- 1948 美國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用情境測驗甄選。
- 1950 美國古立森(Gulliksen, H.) 出版《心理測驗理論》
- 1951 「教育測量」問世。教育測量(Educational Measurement)是由Linquist主編,數十位專家執筆的第一本有關心理測驗編製的專著。
- 1951 民國40年 政府遷台 中國測驗學會復會
- 1953 美國心理學會(APA)編行而後於美國心理學者期刊(American Psychologist 18, 56-60, 1963)發表心理學者道德標準(Ethical Standards of Psychologists)
- 1954 美國心理學會、美國教育研究學會AERA和美國教育測量學會NCME合作制定心理測驗與診斷方法的技術建議。
- 1954 美國諮商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創刊。
- 1954 Meehl 發表《臨床和統計預測》
- 1955 Cronbach 和 Meehl 提倡構念效度的概念
- 1956 美國教育家布魯姆(Benjamin Bloom)團對發展出教育目標分類法,出版認知領域部分,1964年完成情感領域;另外關於動作領域則由辛普生(Simpson)於1966年完成。
- 1959 美國闞、費二氏提議(Campbell, D. T. & Fiske, D. W.)幅合與區別效度研究。
- 1959 美國基爾福(Guilford J. P.)提出三向度的智能結構。
- 1960 斯比量表第三次修訂完成(form L-M),並採用差數智商(DIQ),其標準差為16。
- 1961 布洛斯主編「出版的測驗」(Buros's Test in Print I)出版。
- 1963 卡泰爾(Cattell, R. B. 1905-1998)提出流體與晶體的智力理論。
- 1963 格拉塞(Glaser, R.)在其教學技術與學習結果的測量」文中建議以標準參照測驗(criterion-referenced test)與常模參照測驗相對。
- 1963 Glaser提出效標參照測驗的觀念
- 1964 美國「教育測量期刊」及「美國教育研究期刊」創刊。
- 1964 紐約市各校停止使用團體智力測驗
- 1965 Kanfer 和 Sas10w 提倡行為技術在心理評鑑上的使用
- 1966 AERA, APA, NCME共同出版《教育和心理測驗及手冊標準》第一版
- 1968 民國57年 台灣地區實施九年國民教育
- 1969 Butctier 報導電腦在明尼蘇達多重人格問捲上的使用;
- 1969 Jensen 發表有關智力遺傳性和種族差異論文
- 1971 Griggs vs Duke Power訴訟案判決
- 1971 桑代克Thorndike, R. L.主編「教育測量」第二版。
- 1972 McCarthy 發表麥卡西兒童能力量表
- 1973 Craik 首次發表環境評鑑評論
- 1974 AERA, APA, NCME共同出版《教育和心理測驗標準》第二版。
- 1974 魏氏兒童智力量表修訂版(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Revised,簡稱WISC-R) 出版。
- 1975 行為評鑑的使用漸增
- 1977 Mercer 發表多元文化評鑑系統;
- 1977 兒童人格問捲出版
- 1977 美國應用心理測量 (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創刊
- 1980 項目反應理論(IRT)出現
- 1983 考夫曼兒童評鑑組合(K-ABC)問世
- 1984 「測驗評論」Test Critiques創刊。
- 1985 AERA, APA, NCME共同出版《教育和心理測驗標準》第三版。
- 1985 「心理測量年鑑」第九輯出版。
- 1986 美國心理學會通過「心理測驗電腦使用指南」
- 1986 Thorndike(1910-),Hagen(1915-),Sattler(1931-)出版史坦福比奈智力測驗第四版(S-B IV)改為四個因素的點量表。
- 1987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DSM-Ⅲ-R」
- 1988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修訂「考夫曼兒童智力測驗」,但未正式出版。
- 1989 美國林因(R. L. Linn) 主編「教育測量」第三版。
- 1989 明尼蘇達多重人格問卷第二版(MMPI-II),
- 1989 魏氏學前智力量表第二版(WPPSI-R)修訂完成
- 1989 成立中華民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 1990 Cronbach, L. J. 心理測驗要義第五版問世。
- 1991 民國80年 通過智慧權法案
- 1991 魏氏兒童智力測驗(WISC-III)第三版出版
- 1992 《心理測驗年鑑》MMY第十一版出版
- 1992 美國心理學會APA出版修訂「心理工作人員倫理守則和行為準則」
- 1994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四版「DSM-Ⅳ」 。
- 1997 魏氏成人智力測驗英文第三版(WAIS-III)出版
- 1997 中國行為科學社出版 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三版(WISC-III)中文版。
- 1998 網路的發展與測驗的使用
- 1998 「心理測量年鑑」(MMY)第十三輯出版,由Barbara S. Plake and James C. Impara等人編輯。
- 1999 AERA, APA, NCME共同出版《教育和心理測驗標準》第四版。
二十一世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